“独特品味”成就的不朽建筑

伟大的建筑背后有很多故事。关于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其背后一位女人的影响是无法被忽视的。她就是博物馆的首任馆长希拉·瑞贝(Hilla von Rebay),1928年,擅长画肖像画的她得到机会给富裕的、退休的又热爱艺术收藏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创作肖像画,在作画期间,古根海姆又对悬挂在瑞贝工作室墙上的非客观画作充满了兴趣,瑞贝也趁机向其介绍非客观绘画(Non-Objective Painting)的世界,两人也由此开始建立了长达一生的艺术合作关系。瑞贝鼓励古根海姆开始对非客观绘画进行广泛的收藏,1937年,随着藏品的越来越多,作为古根海姆艺术顾问的瑞贝开始设想一座博物馆。

瑞贝对非客观艺术(Non-Objective Art)是十足狂热的。其在20岁时(1910年)前往德国慕尼黑德布希茨学校(Debschitz-Schule)学习,该学校与前卫艺术有着很强的联系,保罗·克利曾在该校短暂地担任过讲师。1915年,随着一战的愈加激烈,她前往中立国瑞士的苏黎士,在那里她遇到了达达主义创始人之一的让·阿尔普(Jean Arp)及其妻子,他们向瑞贝推荐了马尔克和康定斯基编辑的《青骑士年鉴》(The Blue Rider Almanac),以及康定斯基所著的《艺术中的精神》(On the Spiritual in Art)。康定斯基关于非客观艺术的思想与理论主张极大地影响了瑞贝。康定斯基后来加入了包豪斯学院,至1933年学院关闭前的这段时期内,康定斯基得以全面地诠释与完善其关于非客观艺术(抽象主义艺术)的理论体系,并在艺术创作中实践他的理论思考。[1]
1946年 瑞贝在创作非客观绘画 ©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Archives.1946年 瑞贝在创作非客观绘画 ©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Archives.

在《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康定斯基采取身心二元论的态度,认为精神才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只是蒙在真实世界之上的一层面纱,人们只能透过面纱才能看到闪光的精神。现实世界中具备这种洞察力的人不多,真正的艺术家则具备这种才能,因为艺术是心灵的活动,是绝少有人察觉的“心灵震荡”。在康定斯基看来,那些长于表现技巧的艺术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因此他将自然主义的艺术、写实的艺术统称为“无目的的艺术”,这类艺术是“一种遭到阉割的艺术,不可能有未来”。真正能唤醒现在,预见未来的是艺术中的精神。“真正的艺术家要在外部世界探索内在的精神”。康定斯基推崇音乐家瓦格纳,“他的音乐把我们带入到一个不用耳朵而用心灵来体验的境界”。一如回到叔本华的命题——“音乐是艺术皇冠上的宝石”,绘画要向最无物质性的音乐学习。对音乐意味的探求,引起了绘画由自然模仿向主观抽象的“图像转换”,自然的物象被高度地符号化、秩序化为具有内在关系的纯构图。不受羁绊的创造性精神在符号与精神之间建立起了对应关系。“凡是内在需要的,发源于心灵的,都是美的”,艺术家选择线条、颜色、图形都“只能以有目的地触碰人类的灵魂这一原则为基础”。[2]
康定斯基 构成 8 号 ©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Archives. / 公共版权康定斯基 构成 8 号 ©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Archives. / 公共版权

正如西方哲学的渊源处,柏拉图的理念论早就将西方人的世界划分为了两个世界——人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作为我们的身体和感官,我们生活在感性事物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的灵魂却让我们生活在理念的世界里。康定斯基是要在理念的世界里表达人的生命情感体验,是带有“纯粹”的乌托邦理想。

对于瑞贝而言,这是一种更高的使命在召唤。她自己也在实践非客观绘画,并热切地认为,将精神冲动和无言的情感转化为非具象非客观的艺术,是一种超越界限的视觉语言的创造,足以促进人类的进步。1937年,她写道“非客观艺术将是未来的宗教,很快,地球上的所有国家就会在思想和情感上转向它,并发展出这种引导他们和谐的直觉力量。”[3]

1939年,古根海姆基金会在纽约东54街24号租设了一处博物馆用于放置与展览古根海姆的收藏,并计划建造一座博物馆,最初的博物馆被瑞贝命名为“非客观绘画博物馆(MNOP)”。1943年,瑞贝和古根海姆委托赖特来设计这座博物馆。在与赖特的通信中,瑞贝写道“这些伟大的杰作中的每一件都应该被组织到空间中,只有你……才会充分试验这样做的可行性……我想要一座精神的殿堂,一座不朽的丰碑!”[4]

可以说,是瑞贝对非客观艺术的独特品味与坚持成就了最终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显然,赖特很好地完成了这个愿景,最终的博物馆建筑,其开放式的平面和螺旋式走向光明的坡道是非客观性乌托邦理想的物理表现。赖特忠实于瑞贝想要一座精神的殿堂的委托,甚至想要用“Archeseum”一词来命名博物馆,"Arch"意味着高点,是精神的至上。
瑞贝与古根海姆博物馆模型  ©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Archives.瑞贝与古根海姆博物馆模型 ©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Archives.

*另:关于抽象艺术(Abstract Art)与非客观艺术(Non-Objective Art)的异同上,所有的非客观艺术都可以称之为抽象艺术,但并不是所有的抽象艺术能够称之为非客观艺术。抽象艺术定义为抽离某物实际表现的艺术,而非客观艺术定义为不能指向任何可识别的人或事或物的艺术,并注重在符号与精神之间建立联系。

参考资料及注释:
  1. Hilla Rebay 介绍,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Archives, New York
  2. 《艺术中的精神》,康定斯基 著 /李政文 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序言部分,罗世平。
  3. “Non-Objectivity will be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Very soon the nations on earth will turn to it in thought and feeling and develop such intuitive powers which lead them to harmony.”
  4. “each of these great masterpieces should be organized into space, and only you ... would test the possibilities to do so. ... I want a temple of spirit, a monument!”——来自The Guggenheim: Frank Lloyd Wright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useum, pp. 217–18, New York: Guggenheim Museum Publications, 2009